专栏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45亿。但比起高血压本身,更可怕的是它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近日,全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负担报告显示,高血压是伤血管的第一因素。那么长期高血压如何慢慢“压”坏心血管的呢?01高血压是伤血管第一因素《美国心脏学会杂志》近期发表的全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负担报告,将危险因素从高到低进行了总结。高血压是诱发心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其余危险因素依次为不健康饮食、坏胆固醇水平高、空气污染、吸烟酗酒、运动不足。血压长期过高会怎样?破坏血管内皮功能,令血管弹性下降,脂质进入动脉壁损伤内膜,形成瘢痕样增生;进而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伤及心、脑、肾、眼等靶器官,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风、痴呆、心衰、心绞痛、心梗、肾病、视网膜病变等。血压升高冲击血管,血管“变形”↓长期冲击让血管内膜受损↓受损处形成瘢痕样增生↓血小板等堆积在受损组织表面↓血栓逐渐形成↓02从南到北高血压患病率逐渐递增研究发现,高收缩压导致的心血管病负担,在不同省份差距较大,高血压更伤北方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气温低东北处于高寒地带,当气温降低时,机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全身血管较温暖炎热时明显收缩,血管阻力增大,更容易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吃得咸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而钠离子会潴留水分,使血容量增加,血压会因此升高。东北地区居民平均盐摄入量高达14~15克/天。运动少规律运动有助促进...
发布时间:
2023
-
05
-
29
浏览次数:6
每年体检季,很多人发现自己有脂肪肝,但态度却很佛系:脂肪肝不痒不痛,没有不舒服,不用当回事。其实,我们的肝脏并没有那么坚强,哪天真的受不了,脂肪肝就可能会一步步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那么年轻健壮的肝,到底是怎么一步步坏掉的?01每三个中国人就有一个脂肪肝据数据显示,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高达32.9%。也就是接近3个人中,就有1个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而且,脂肪肝越来越盯紧年轻人。分析显示,对于60岁以下的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从2007-2010年的17.8%上升到2015-2018年的28.7%。这其中,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人群是脂肪肝高危人群。而且长得瘦也不是免死金牌。西方国家人群患病率17%~46%,瘦人占7%,亚太地区BMI正常瘦人患病率为25%以上。我国瘦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亦达到10%以上。02年轻健壮的肝是怎么一步步坏掉的?作为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三大代谢的枢纽器官,肝脏维持着体内代谢的平衡,每时每刻都进行着多种多样的、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因为肝脏的代偿作用十分强大,少数肝细胞受损不会表现出任何不适,当我们觉察出肝区异常时,往往已经有大于半数以上的肝细胞受损,肝脏疾病不容忽视。脂肪肝全称为脂肪性肝病,在医学上根据组织学特征分为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根据有无长期过量饮酒,又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多...
发布时间:
2023
-
05
-
29
浏览次数:18
日常生活中被东西划伤,伤口感染发炎是非常多见的小事,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都不会太在意,但实际上长时间的感染发炎是会有发展成癌症的风险。早在很久之前就有医学家就提出了癌症就是无法愈合的伤口,和炎症有着密切的联系。01什么是炎症?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炎症”。炎症是各类炎症性疾病的统称,它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根据炎症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急性炎症与慢性炎症。一般来说,急性炎症是生病必不可少的功能,它虽然会带来短暂的不适和肿胀,但是却会让大量的免疫细胞快速移动到需要愈合的区域,并且消灭所有入侵的微生物。相反慢性炎症就像个沉默的”杀手“,它长期潜伏于病人的体内,却没有显现出任何症状,等到时机成熟之际就发生灾难性的爆发,直接危害身体健康。慢性炎症是一种长期疾病,可以在几个月或几年内逐渐发展。一些疾病会对免疫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体内反复或持续的低水平炎症,而这种“慢性低度炎症”与健康息息相关。02慢性炎症与癌症的关系极其密切慢性低度炎症会造成DNA损伤,从而可能导致癌症,如结肠癌、肺癌、胃癌、食道癌、乳腺癌等。国际期刊《Cell Stem Cell》上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小鼠集体中,早中期的炎症或许会导致功能性造血干细胞功能的永久性下降。来自权威期刊《Cell》的子刊《Immunity》上一篇...
发布时间:
2023
-
05
-
29
浏览次数:16
幽门螺杆菌,唯一能在胃中顽强生存的微生物,常被看作是胃癌的元凶之一。大约6万年前,幽门螺杆菌伴随着它的人类宿主走出非洲,二十世纪后期,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喝下菌株液体而患上胃炎。幽门螺杆菌不仅会给胃部带来伤害,长期的炎症还有癌变风险。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已经将幽门螺杆菌定为I类致癌因素。根据《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仍达约50%,据此推算,大概一半国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如果不引起重视,你很可能就是其中之一。今天就带大家好好认识一下这种细菌。幽门螺杆菌,伤胃的“罪魁祸首”数据统计,全球的胃癌患者有一半都在中国,发病率也远超出世界的平均水平。而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国确诊的胃癌病例中,约有34万胃癌新发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Hp,一类致癌因子幽门螺旋杆菌(Hp)是唯一能在胃酸环境下存活的细菌,也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的 I 类致癌物。主要寄生在幽门、胃窦等部位的胃粘膜上,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产生毒素,直接损伤胃黏膜,并激发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久而久之,就可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数据统计,67%-80%的胃溃疡、95%的十二指肠溃疡都与幽门螺杆菌有关,且能增加4-6倍的胃癌风险!“Hp感染≠100%得胃癌Hp感染的确可以诱发胃癌,但不是...
发布时间:
2023
-
05
-
29
浏览次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