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肝脏,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也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器官。它拥有500多种生理功能,却天生“隐忍”:即使肝细胞已经损坏70%,人体也未必会觉察到任何不适,这也是肝癌一发现就是晚期的重要原因。肝脏是如何处理毒素的?为了排除体内毒素,身体匹配了一套完整的排毒系统,包括肠道排便、肾脏排尿、皮肤排汗、以及肺排二氧化碳,水溶性毒素可直接从尿液和(或)胆汁排出。但是大部分外源性毒素和一些内源性毒素是脂溶性化合物,需要通过生物转化反应,变成水溶性化合物才能排出体外。肝脏是我们人体进行生物转化最重要的场所,大部分的毒素在肝脏经过生物转化,继续随着胆汁进入肠道通过粪便排出,或者进入肾脏通过尿液排出。肝脏的生物转化途径肝脏的生物转化即解毒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称为生物转化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又称解毒的Ⅰ相反应和Ⅱ相反应。该过程涉及多个反应和多个成员参与,受个体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许多物质通过Ⅰ相反应,其分子中的某些非极性基团转变为极性基团,水溶性增加,即可排出体外。但有些物质经过Ⅰ相反应后还须进一步与极性更强的物质相结合,以得到更大的溶解度才能排出体外,这些结合反应就是Ⅱ相反应。◎ 解毒的Ⅰ相反应:●将脂溶性的物质转化为水溶性物质:在肝细胞中的酶的帮助下,毒素通过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转化成代谢产物。其中氧化反应是Ⅰ相反应中最多见的反应,细胞色素P450酶系是最重要的酶。●产生大量活性中间产物—自...
发布时间:
2023
-
05
-
26
浏览次数:8
众所周知,人体的内脏、骨骼、肌肉、皮肤、毛发都是靠流动不息的血液来提供营养的。血液是生命的根本,血液的健康决定了自身的健康问题!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大部分环境毒素通过呼吸及饮食吸收进入血液,血管内壁就被各种“垃圾”占据,形成如同黄色小米粥样的斑块,久而久之血液流动受阻,最终就会因缺血引发多种疾病。不容轻视的“血液毒素”人的血液里含有大量自由基、化学残留物、重金属粒子、脂肪颗粒等废物,这些杂质、内源性垃圾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统称为“血液毒素”(简称血毒)。“血毒”是导致心脑疾病和人体衰老的根源,它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全身的细胞、组织器官内,会直接破坏心、脑、肝、肾、皮肤等正常功能。血毒也是所有慢性疾病产生的根源,当垃圾大量沉积于血液中,造成血管腔变窄,血液流量减少,血管弹性下降、硬化和老化,久而久之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脑梗塞等疾病。“血液毒素”过多的四大征兆1早上起来会头晕,晚上会清醒血液黏度高的人,早上起来的时候会头晕,到了中午的时候会有所缓解,逐渐的到了晚上开始慢慢恢复清醒,恢复正常的精神值。 2阵发性视力模糊平常眼睛看东西还行,但久了就会一阵阵模糊,出现看不清的症状。这是因为血液粘稠不能充分给视觉神经营养,使视觉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所以会出现一阵看不清东西的症状。3午饭过后犯困中午吃完饭之后正...
发布时间:
2023
-
05
-
26
浏览次数:4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作为人体免疫系统抵御外来病原体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在抵抗病毒感染和肿瘤的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防御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日,发表在Nature子刊上的一篇论文中,对近年来针对脑瘤的NK细胞疗法的临床试验进行了总结。相比如传统治疗方式,NK细胞疗法似乎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新颖的脑肿瘤治疗方式。01脑瘤有五类,表现不一样1脑膜瘤大约1/3的原发性脑肿瘤是脑膜瘤。它们通常是良性的,生长缓慢。脑膜瘤从覆盖大脑和脊髓的组织中生长出来,并对这些区域造成压力。脑膜瘤在儿童中很罕见,在 60 岁以上的妇女中最常见。脑膜瘤的症状包括:头痛、手臂或腿力量虚弱、癫痫发作、人格改变和视力问题。2胶质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是恶性肿瘤,它生长速度快,需要更密集的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是4级肿瘤。胶质母细胞瘤会对大脑造成压力,它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头痛(早上尤为强烈)、身体多个部位(如臂部、腿部或面部)虚弱、平衡困难、记忆力问题和癫痫发作。3星形细胞瘤星形胶质细胞是大脑的组成部分,其发生异常生长后会发展为星形细胞瘤,范围从1级到4级不等。星形细胞瘤的一些早期症状包括:头痛、记忆力丧失、癫痫发作和行为改变。4颅咽管瘤颅咽管瘤是靠近脑垂体的良性肿瘤,常见于儿童。这种肿瘤会对脑垂体和视神经束(视神经的延伸部分)施加压力。颅咽管瘤的症状包括:发育迟缓、肥胖、因视神经肿胀引起的视力问题、激素分泌功能紊...
发布时间:
2023
-
05
-
26
浏览次数:20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重要的消化器官,但随着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肠道问题突出,便秘、腹泻、胀气、消化不良等很常见。肠癌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据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已经超过胃癌,成为中国第二大高发癌症!《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42.9万人新确诊为结直肠癌,约28.1万人死于结直肠癌,死亡人数在癌症中排名第五。在我国40~74岁的居民中,肠癌高危人群的总人数高达1.2亿。根据《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我国人口大概占全球的17%,但结直肠癌患者的占比达到了31%,且有上升趋势。为什么肠癌患者越来越多01老龄化加剧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肠癌的风险大幅提升:50岁时发病率约为50/10万,60岁时发病率为95/10万,70岁时发病率达到250/10万,80岁时发病率高达375/10万,是50岁的7.5倍。02生活方式不良哈佛大学对2.7万中国人进行了一项长达20年的大型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约50.4%的常见消化道癌症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包括饮食不健康、超重、吸烟、喝酒、缺乏运动等。03筛查不足研究表明,任何类型的息肉,都会增加肠癌风险。发现肠息肉主要靠肠镜检查,在我国,人们的肠镜筛查意识不足,许多息肉不能及时被发现,容易一拖再拖,变成肠癌。早期肠癌的治愈率非常高,如果能及时手术,辅以...
发布时间:
2023
-
05
-
26
浏览次数: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