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你是什么血型?”和新朋友聊天时,我们常常用这个问句来打开话题。对于不同血型人身上的特征,很容易会引发讨论——有人相信血型与性格有关,如A型血的一丝不苟、遵守规则;B型血自由奔放、不把规则放在眼里……也有不少人热衷于探讨不同血型和健康的关系,如“某型血最招蚊子”、“某型血免疫力好”……那么这些说法有没有依据呢?血型,能预测健康情况划分血型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抗原的不同来进行分类——A型血的血红细胞主要是A抗原,同理B血型是B抗原,AB型则两种抗原都有,O血型则没有表面抗原。而抗原的不同也代表着DNA的不同,人体的身体素质也大有不同,换句话说,器官和组织发生疾病的风险也有所差异。也就是说,血型可以预测健康情况是有一定依据的。那么血型和大脑衰老速度有没有关系呢?哪一种血型的人群大脑衰老速度更快?AB血型人群大脑衰老速度更快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期刊杂志《JAMANeurology》的一项研究表明:AB血型出现思维和记忆问题的概率比其他血型高82%,并推测AB血型可能更容易在晚年出现脑部疾病。而造成这一后果的根源出在第8因子上。“高水平的第8因子会影响认知功能AB血型人群体内的第8因子浓度比其他血型人群的含量要高得多。而第8因子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血液凝结,它的浓度与血液凝结程度成正比。换句话说,第8因子浓度越高,血液循环不畅的程度越严重,大脑就更易缺血缺氧,进而影响大脑功能,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
发布时间:
2023
-
05
-
29
浏览次数:12
你是否有过以下困惑:明明工作忙得很,却始终无法集中注意力,效率低下;年纪轻轻,记忆却像“金鱼”,上一秒想要做的事,转头就忘了;精神状态差,几乎每天都感到疲乏无力、头昏脑胀,提不起精神。这很可能是大脑向你发出的“危险信号”,而大脑作为人体组织的“指挥官”,一旦出了健康问题,影响力可非同小可,小瞧不得。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项研究数据表明,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70%来源于脑,其它30%源于细菌和病毒。01人的脑子里究竟都“装”了些什么?人体是一个很奇妙的组合,每个器官都有其独特之处,但在众器官中,要数最“聪明”的还得是这位——大脑。它是我们人体的“最高指挥官”,和脊髓一起构成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掌控人体的思维、认知、运动、情绪、语言、嗅觉、听力等等一切活动。大家之所以叫它“大脑”,多半是因为这三大特质:体积大、结构系统庞大、功能作用强大。1. 脑子的身材——大大脑体重约1400克 ,占比人体的2%。2. 大脑内部,各有乾坤掌控人体所有功能的脑,的确是个很复杂的器官。但简单点来说,人脑可粗分7大部分:大脑、间脑、小脑、脑干、中脑、桥脑与延髓。首先,大脑分左、右两个,称为左右大脑半球,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最复杂部分,属于脑界的高层。人的“五脏六腑”、吃喝拉撒睡、学习能力、记忆力、内分泌等,它都可以“插手”。而间脑位于中脑和大脑半球之间,恰好是整个脑的中点。该区域损伤可以导致睡眠觉醒、体温调节、激...
发布时间:
2023
-
05
-
29
浏览次数:12
“我明明不抽烟不喝酒,为什么患癌的是我?”有些人在得知自己患癌后,可能脑海会冒出类似的想法,为什么患癌的偏偏是自己?4月15日~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天就来聊一聊为什么有些人会容易被癌症盯上,有些人却是癌症魔爪下的幸运儿。01为什么有些人不会患癌?研究发现真相我们之所以谈癌色变,主要还是对死亡的恐惧,据统计,我国每年的癌症发病人数为400多万,癌症死亡人数为200多万。有人说癌症与人口老龄化有关,但实际上,无论男女老少,每个人体内都有癌细胞,癌细胞是由健康的细胞不受控制发展而来的。不过,癌细胞不等于癌症,因为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可以清除99%以上突变的癌细胞,只有少数癌细胞会发展成癌症,并且需要大约20到30年的时间。那为什么有些人不会患癌呢?这其实与肿瘤的免疫逃逸新机制有关。在人体内,免疫系统在不断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同时,肿瘤细胞也会通过干预识别进行免疫逃逸。逃逸成功的肿瘤细胞也被称为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发生的根源。而这些细胞的不同逃逸肿瘤免疫监视的能力,是由CSDE1基因的差异表观遗传修饰和随后的差异表达所决定的。该项研究也就从源头上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不抽烟、不喝酒且生活作息均衡,但最终还是患上癌症,而有的人抽烟、喝酒、熬夜却没有患上癌症。不过一些不良习惯还是容易催生癌症的发生,如高脂饮食、高盐饮食、情绪压抑、吸烟、喝酒、偏爱甜食、不喜欢运动等。02癌细胞是如何...
发布时间:
2023
-
05
-
29
浏览次数:6
癌症,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杀手”。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癌症报告——中国每年新发癌症就约有406.4万例,癌症死亡约为241.35万例。相当于每小时有464人新患癌症、276人因癌症而死亡!癌症虽然可怕,但它绝不等于“绝症”,也不等于死亡,大部分早期癌症通过医学治疗能实现长期存活。关于癌症的疗法,“饿死”癌细胞是许多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的对抗癌症的一种方式。最近发表在《Nature》杂志上一篇堪称颠覆性的研究让“饿死癌细胞”成了一个可行的现实。但怎么饿,却并非如人们所想的那样。谁才是癌细胞的能量来源?人体的能量主要来源来自于碳水化合物(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般来说,糖类是首选的能量来源,在以往的研究中也证实似乎癌细胞更爱糖,并且会消耗更多的糖类。在1922年由Otto Warburg发表的文章中就显示癌症组织会以一个非常高的速度消耗葡萄糖,基于此,就有人提出了“饿死癌细胞”的治疗方式——减少能量摄入比如降低糖类摄入从而抑制癌细胞生长。但最新研究结果却颠覆性的发现:在肿瘤微环境中,消耗葡萄糖最多的竟然不是癌细胞,而是营养性谷氨酰胺!在以往的多项研究中其实已经证实,由于癌细胞侵略很快,很多癌细胞并不是依赖葡萄糖来供给能量,他们最喜欢的“口粮”之一就是谷氨酰胺(Glutamine)——这种喜爱程度甚至会超过葡萄糖,也就是说要“饿死癌细胞”,从截断谷氨酰胺的结合反而更实际一些。研究...
发布时间:
2023
-
05
-
29
浏览次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