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打转」和「螺旋上升」只有那一点点细微却重要的差别,而且常常是当局者迷,只有旁观者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才比较容易看清。、
人也是一样,总是拒绝学习,拒绝新事物的人,他的思维模式是「封闭思维」,总是本能地否定新事物,永远都没机会看到认知圈层以外的东西,永远看不到别人正确的一面,只会盲目的认为自己天下无敌。
而「开放思维」的人,能不断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对一切新事物都保持好奇心,能动地解决问题,看到自己眼界之外的东西,让思维结构不断更新,走出舒适区。
雷军的一段经历,完美诠释了开放思维。
2009年12月16日晚上,北京燕山酒店对面的酒廊咖啡馆里,雷军喊朋友来喝酒,毕胜、黎万强、李学凌等金山旧部和朋友都在。
当晚,雷军在伤感、挫败和矛盾的情绪中度过,一边唏嘘不已,一边一瓶接着一瓶地灌啤酒,越喝越多。
11点半,雷军才开口说:今天是我40岁生日。
毕胜回忆,当时的谈话基调是反思:「(雷军)讲他的劳模人生,是不是错了?反思自己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从领导哲学,到做事哲学上是不是有错。」
要知道在两年前,雷军就已经带领金山上了市,38岁就退休,功成名就,财富自由。
这可以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成绩,但那时候的雷军异常痛苦。
因为雷军对自己的人生期待,不是小成,而是大成。
他认为金山的事业,显然算不上惊天动地,更不能支撑他的梦想和野心。
大成不了,就很痛苦。
所以他花了很长的时间,反思自己的过去,寻找新机会,学习和研究新事物。
2009 年,雷军敏锐地意识到了智能手机的机会,那时候苹果刚崛起,诺基亚正在衰落,全世界即将迎来的换机风潮中,缺少有力对手。
雷军做软件出身,跟硬件隔行如隔山。但是雷军以惊人的开放心态,放下过去所有成绩和积累,开始研究手机。
黎万强回忆说,雷军从2009年开始,逢人就研究手机。
雷军认识了后来的小米合伙人林斌——当时的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两人一见如故,经常约出去,从晚上8点聊到凌晨两三点,聊的都是对移动互联网产业和手机产品的看法。
两人见面坐下后,通常是各自从包里掏出好些手机,在桌子上排成一排,然后开始逐个拆机。
“还有服务员问我们,你们是卖手机的吗?”
“我关心手机很自然。当时我们做的谷歌地图支持诺基亚的所有机型,支持Android手机,支持Windows Mobile手机,也支持iPhone。谷歌办公室有三个大柜子,里头有500多款手机,我经常可以拿到还没上市的新鲜样机。
但我发现,雷军比我还狂热。我们一起出去,我包里拿出六七台,他一般都是八九台。”
雷军对于手机的了解和热忱,让林斌暗暗感到吃惊。
你看,拥有这种心态的人,怎么可能赚不到大钱。
很多人每天都在勤奋工作,但实际上他们:
要么是一直在原地打转,表面看来干劲冲天,实际内心早已麻木,没有了奋进的热血,满足于自己当下的生活,接受了生活安排的一切。
这样的人凭什么走上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