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葆蒂兰网群
新闻动态 News

高手思维:我要做什么,而不是我会做什么

日期: 2020-04-11
浏览次数: 30
分享到:
高手思维:我要做什么,而不是我会做什么



11.

Apr.






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赢。



鲁莽定律背后是一条高手思维:我要做什么,而不是我会做什么。


1995年,马云去美国。第一次看到互联网,他摸到计算机时都不敢用力打键盘,生怕给人家搞坏了。


马云感觉这个「网」太神奇了,输入关键词,就能连接一切。于是,他在美国的网上搜「中国啤酒」,结果一无所获。


这样的结果让马云很失望,他决定回国创办一家公司,把互联网带到中国,把中国带向世界,而那时中国还根本没有在线业务。


1999年,阿里在马云的家里成立,虽然只有18个人,但他们想做的事情很大:用互联网技术改变落后的商业行为。


我每次看这些高手做事的方式,就很佩服,因为他们的思维总是跟常人不太一样。


高手思维:我要做什么,而不是我会做什么


普通人在规划自己要做什么时,之所以老是纠结、不去行动,是因为他们总是上下打量自己一番:我会这个,不会那个。所以对于一些虽然做了牛逼但很难的事,我们总是想想而已,并没有准备去做,因为我们觉得「我不懂啊,我不会啊」。


牛人在规划自己要做什么时,不太会局限在心里想「现在会什么懂什么」上,他们更多的是思考:我要不要做这个。


只要回答为“是”,他们便着手去做,不懂不会没关系,我可以一步一步去解决。


如果把1995年摸到计算机的换成我们,我们多半会觉得:哇,这东西太神奇了,等咱们中国也这样了就爽了。


我们不懂,于是90%的人不敢去想,10%敢想的人里估计大多也在一番纠结后不敢去做,敢想又敢做的人能有1%就不错了。


马云也不懂,他英语教师出身,更不懂技术,但他只要回答「我要不要做?」就是了。


高手思维:我要做什么,而不是我会做什么


这样的场景,时刻发生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


就像我的知识星球社群里,好多人说看到别人写文章很好,但不太懂怎么写,不知道怎么迈出第一步,所以就一直纠结,纠结半年后,别说一篇好文章,连一篇烂文章都没写过。


高手的思维是,我就回答「我要不要开始写作?」,只要回答是,那就不用管你现在会不会,你开始一步一步解决就好了。


任何一个难题出现时,总会伴随着一个答案的诞生,你要做的就是去把那个答案找出来。




News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14
詹姆斯·克利尔在《原子习惯》中说:“你每天进步1%,一年后你会比现在强37倍。” 这个数字并非夸张,而是复利效应的真实体现。就像滚雪球一样,起初只是微小的改变,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它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最终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01 成长,从不起眼的改变开始为什么大多数人无法坚持?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决定每天早起,但三天后就放弃。计划每天读书,结果一周后书还是崭新如初。发誓要健身,可一个月后连健身房的门朝哪开都忘了。为什么我们总是半途而废?詹姆斯·克利尔在《原子习惯》中给出了答案:目标太大,行动太小——我们总想“一下子变强”,却忽略了“每天进步一点点”才是关键。缺乏即时反馈——大脑喜欢短期奖励,而习惯的回报往往需要时间。环境的影响——如果你的周围充满干扰,坚持就会变得异常艰难。真正的改变,不是靠意志力硬撑,而是靠系统化的习惯养成。02 成功不...
2025 - 04 - 09
AI崛起、行业更迭、技能贬值……今天的“铁饭碗”可能明天就消失。固定思维的人害怕变化,成长思维的人拥抱变化,把每一次挑战当作升级的机会。用成长思维,把未知变成机会,把挑战变成养分。“你不是没有成长,你只是在扎根。”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人的思维方式大致分为两种:固定思维(Fixed Mindset):认为能力是天生的,失败意味着“我不行”,因此害怕挑战,容易放弃。成长思维(Growth Mindset):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提升,失败只是暂时的反馈,因此愿意尝试,持续精进。我们常常被各种焦虑裹挟——职业瓶颈、同龄人压力、知识焦虑、生活的不确定性……面对这些挑战,有人选择逃避,有人选择抱怨,而真正能破局的人,往往拥有一种共同的思维方式:成长思维(Growth Mindset)。以下三个成长思维希望能带给你一些启示:窄门思维所谓宽门,就...
2025 - 04 - 07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茧房"中——那些由习惯、思维定式、舒适圈和安全区编织而成的无形束缚。破茧力,就是打破这些自我设限的能力,是敢于直面内心恐惧、挑战既有模式的勇气。是放弃已知、拥抱未知的决绝。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破茧力已成为个人成长的核心竞争力。1破茧的障碍——识别内心的敌人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茧"。它可能是职业发展的瓶颈,可能是人际关系的僵局,也可能是内心深处的自我怀疑。这些"茧"看似束缚我们,实则是在保护我们度过脆弱的成长阶段。我们常在不自觉中为自己编织各种"茧"。有人被"我不够好"的自我否定束缚;有人困在"现在这样也不错"的舒适区里;更多人被"万一失败了怎么办"的恐惧缠绕。这些无形的茧,看似保护我们免受伤害,实则限制了生...
地址:中国·深圳·宝安中心区·宝源路F518时尚创意园15栋3层
热线电话: 400-808-1953
传真:+86 0755-2788 8009
邮编:330520
葆蒂兰(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