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1060万人罹患结核病。
我国2021年估算的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78.0万,估算结核病发病率为55/10万,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估算结核病发病数排第3位。
1882年的3月24日,世界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德国著名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博士在柏林宣布发现结核病的致病元凶是结核杆菌。
2023年3月24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常见的慢性传染病。除了头发和指甲外,身体任何其他部位,如淋巴结、骨骼、关节、皮肤等都可以被结核分枝杆菌侵犯,但最常侵犯的部位是肺部,称为肺结核。
结核病的传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传染,传染源为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其咳嗽、打喷嚏、大声讲话时喷出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健康人吸入肺部造成感染而得结核病。
而一旦吞咽了带有大量结核菌的痰液,结核菌就轻松的进入消化道,形成消化道结核。消化道结核病占体内结核病的第二位。
肠结核是消化道常见病之一,在抗结核药问世之前死于肺结核病例尸检51.1%~90%并发肠结核,其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居多。
肠结核是由于结核菌侵犯肠管而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好发部位以回盲部为多见,可占肠结核的85%~90%。
结核菌首次侵入,进入胃部后多数被胃酸灭活,极少数结核菌可到达肠道,乃聚集在粘膜深部淋巴滤泡中,可形成小结核结节的原发病灶。
原发病灶的扩大,干酪坏死使肠管破坏,造成溃疡。同时该区域肠系膜淋巴结亦发生结核病变。肠结核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回盲部、升结肠、回肠、空肠、阑尾、横结肠、降结肠、十二指肠、乙状结肠。
回盲部好发的原因有其解剖因素,回盲部淋巴组织最为丰富,结核菌从淋巴组织侵入肠壁形成结核病灶;也有其生理因素,肠内容物在通过回盲部时由于生理潴留作用,停留时间较长使结核杆菌与肠粘膜接触时间增多。
同时肠内容物损害致粘膜损伤,有利于结核菌侵入。
结核菌侵犯肠道有三条途径:
①消化道感染:肺结核患者不断咽下含有结核杆菌的痰液,结核菌有可能直接侵入肠道;
或者患者食入含结核菌的食物,如消毒措施不严的牛奶,此时牛型结核杆菌可能为其主要病原菌,是儿童原发性肠结核的主要原因。
和肠结核患者共餐食入结核菌也是原发肠结核的原因。
②血源性:即血行感染,常发生在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患者;
③直接蔓延:肠道周围器官的结核病灶,直接累及肠管造成肠结核,如由盆腔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肠系膜淋巴结核以及肾结核等直接蔓延而发病者较为常见。
肠结核一般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盗汗、消瘦、乏力等结核病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主要如下:
① 腹胀
为肠结核的早期症状,饭后腹胀多见,伴有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增殖性肠结核多见。
② 腹泻与便秘
腹泻为肠结核最常见症状,大便多为稀水样或糊状,一日数次或十几次,多在腹痛后出现。腹泻可持续多日或间歇性腹泻,每隔2~3周腹泻数日。
腹泻与便秘交替是肠道功能紊乱的结果。溃疡性直肠结核腹痛重,腹泻大便可见黏液或脓血便,增殖性肠结核便秘多见。
③ 腹痛
为主要常见症状,约占80%~90%。为慢性腹痛,回盲部最常见,也可在下腹部,脐周或者全腹痛。一般为隐痛,有时为绞痛,进食可以诱发或者加重。呕吐或腹泻后疼痛可以暂时缓解。
增殖型小肠结核多为间歇性隐痛,溃疡型小肠结核腹痛较重,局部可有压痛,但无反跳痛。回盲部增殖型肠结核可触及肿块且有局部疼痛。
④ 腹块
30%~60%的肠结核可触及肿块,多见于右下腹,质较硬,相对固定,表面不平,形态多样,有压痛。
腹块常由结核性肉芽肿、纤维组织、病变增厚的肠袢与周围组织粘连或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组成。
肠结核的早期病变是可逆的,病灶内血供丰富,结核菌生长旺盛,机体抵抗力强,抗结核药物能够充分发挥作用,避免组织大量破坏,促进病灶完全吸收。
可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理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卧床休息,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