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边界是对人能力极限的界定,只有当你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才能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
01. 什么是能力边界?
股神巴菲特有一条重要的投资原则,就是首先要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
他说: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才能做好投资。必须把生意看懂了,有的生意是我们能看懂的,但不是所有生意我们都能看懂。
正是秉承这样的原则,在过去60余年的投资生涯中,他只买了78支股票,因为他从来不做能力边界之外的事情。
一个人的能力就像一个圈,圈内是你认知、能力所能达到的世界,圈外则是未知的领域。
马云在管理阿里巴巴时,经常告诫管理者多问自己3个问题:“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我放弃什么”。
为什么要问这三个问题?其本质也是要求管理者对自己能力边界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知道自己有什么,才能得到什么。
管理者的自我提问,其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即通过不断地自问,不断地追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能力边界。
当出现了你回答不了的问题时,你就能知道到你的能力边界了。当然,这一切还要基于你的经验和对行业的精准的理解和判断。
02. 为什么要有边界思维?
那些真正能成大事的人,都有“边界思维”,他们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会扬长避短,聚焦于边界内之事。
美国“棒球之神” 泰德·威廉斯曾写过一本书,分享了自己成功的秘诀:只击打“甜蜜区”的球。
他把棒球的击打区域分为77个小区域,每个区域只有一个棒球大小。
只有当球进入理想区域(甜蜜区)时,才挥棒击打,这样就保证了击打的成功率。
而除此之外,即便是能碰的着的球,他也不会去击打,因为那会消耗他的体力,提高失误率。
看,成功其实不难,只要你避开失败就行。
03. 怎么打破思维的边界?
当我们具备了“边界思维”后,就要积极地突破能力边界,打破思维的边界。
世界并非静止不变的,所以人的认知也需要不断进化,不断地打破思维的边界。
保持“空杯”心态,不要站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就算你已经是行业的精英了,也要保持“空杯”心态,放低姿态,倾听学习。
当我们具备“边界思维”,认识到边界的存在,并且在边界之内做好事情时,就能取得大的成就。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38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