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葆蒂兰网群
新闻动态 News

人类抑郁的“幕后真凶”,竟然在肠道?

日期: 2023-05-29
浏览次数: 8
分享到: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情感持续性低落,严重者还伴有思维迟钝、行为迟滞,以及各种躯体化症状。


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抑郁症的困扰。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至 2030 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第一位的疾病。


然而,抑郁症的确切病因与发病机制却一直是个“谜”。



人类抑郁的“幕后真凶”,竟然在肠道?




有研究通过对 6000 多名受试者的基因构成和肠道微生物状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肠道中的某些微生物特征与抑郁症相关,其背后的传导机制则与基因有关。


那么肠道中的细菌究竟是如何“左右”我们的情绪的?




01


人其实是一个“行走的菌群”





众所周知,人并非生活在一个无菌环境中,我们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都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


科学家曾经对人体内的微生物数量进行估算,一个“标准人”(20~30 岁,身高 170 cm,体重 70 kg)身上的细菌数量约为3.9×10^13,约为其本身细胞总数的 1.3 倍。


也就是说,人不单单是一个人,还是行走的菌群。




人类抑郁的“幕后真凶”,竟然在肠道?


我们的消化道与外界相通,从胎儿经过产道时起,伴随着婴儿的呼吸和进食,细菌就开始进入我们的消化道,在里面“定居”,并伴随人的终生。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有研究者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多种疾病都与肠道菌群的变化有关。





02


肠道菌群为何会致人抑郁




 一种观点认为,肠道坏菌群会触发微生物脂多糖 (LPS) 的产生,它会激活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因子产生。细胞因子向迷走神经发送信号,迷走神经将该过程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联系起来,从而导致行为影响。


 另一种观点认为,胃肠道(GI)的炎症会导致神经炎症,促进小胶质细胞的作用并触发犬尿氨酸通路,进而诱发抑郁症。




人类抑郁的“幕后真凶”,竟然在肠道?




研究表明,炎症性疾病患者易患抑郁症。更频繁的抑郁症状发作预示着炎症性疾病状况的恶化。


抑郁症和肠道炎症就像一个相互助长的恶性循环。炎症是抑郁症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


因此,它会触发更多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响应非人体固有的压力源。当多种因素(包括遗传风险、病原体和环境应激源)同时发生时,炎症过程会加剧。


抑郁症和其他不当行为(例如饮食选择不当和缺乏锻炼)等所引起的影响可能会无法控制地加速炎症反应并使抑郁症恶化。


个人经历的任何压力事件决定了他们肠道共生菌的多样性和组成。反复发作的、慢性的炎症会使精神和身体状况恶化。




人类抑郁的“幕后真凶”,竟然在肠道?




当然,尽管已有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与抑郁症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但是目前医学界对“肠脑轴”的研究依然处于萌芽阶段。


除此之外,人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抑郁症的表现形式和发病机制也多种多样。


减少或杀灭一种或多种特定菌究竟能否对抑郁症起到治疗作用,目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能够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让更多患者早日摆脱抑郁症的困扰!



News / 推荐新闻 More
2025 - 04 - 30
呵护隐秘之美Cherish the beauty of secrecy我们精心护理面部每一寸肌肤,却常常忽略身体最娇嫩、最需要呵护的私密花园。它不仅是健康的晴雨表,更是女性生命力与自信的源泉。私密健康,不仅关乎舒适与自信,更是整体健康的重要一环。艾闺蜜让隐秘的私语花园,以最舒适的姿态绽放……
2025 - 04 - 25
在生命的漫长画卷上,爱自己,是最动人的笔触。20岁的热烈,30岁的从容,40岁的智慧,50岁的优雅,60岁的丰盈……时间从不是敌人,而是让“她”更美的见证者。而爱自己,是贯穿一生的必修课。
2025 - 04 - 22
在繁忙的生活里你是否曾停下脚步认真聆听身体的声音?我们习惯了对他人温柔却常常忽略了自己——那些隐秘的敏感、细微的变化、偶尔的不适都被悄悄藏进“重要”的角落但真正的独立与强大不是忽视自己而是学会与身体坦诚对话从懂得悦己开始守护那份隐秘之美
2025 - 04 - 14
詹姆斯·克利尔在《原子习惯》中说:“你每天进步1%,一年后你会比现在强37倍。” 这个数字并非夸张,而是复利效应的真实体现。就像滚雪球一样,起初只是微小的改变,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它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最终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01 成长,从不起眼的改变开始为什么大多数人无法坚持?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决定每天早起,但三天后就放弃。计划每天读书,结果一周后书还是崭新如初。发誓要健身,可一个月后连健身房的门朝哪开都忘了。为什么我们总是半途而废?詹姆斯·克利尔在《原子习惯》中给出了答案:目标太大,行动太小——我们总想“一下子变强”,却忽略了“每天进步一点点”才是关键。缺乏即时反馈——大脑喜欢短期奖励,而习惯的回报往往需要时间。环境的影响——如果你的周围充满干扰,坚持就会变得异常艰难。真正的改变,不是靠意志力硬撑,而是靠系统化的习惯养成。02 成功不...
地址:中国·深圳·宝安中心区·宝源路F518时尚创意园15栋3层
热线电话: 400-808-1953
传真:+86 0755-2788 8009
邮编:330520
葆蒂兰(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