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个月,全球十大富豪财富蒸发1.4万亿人民币。
全球百强企业家财富损失2.6万亿,相当于每人每天损失4亿多人民币。
很多富豪财富大幅缩水的情况下,有个创业者的财富逆势爆发:
他是袁征,近两月来,财富达到565亿人民币,增幅77%,增幅名列全球第一。
4月7日,袁征首次登榜《福布斯2020全球亿万富豪榜》,位列第293位。
袁征是谁?
多人视频会议软件公司 Zoom 的创始人。
疫情期间,Zoom 股价逆势大涨,日活用户从去年12月份的1000万人激增到3亿人,增长整整30倍。
新增的用户中,有1.9亿都是免费用户。
因为自国内疫情爆发后,Zoom就决定对所有新注册的中国用户免费。随后美国疫情爆发,Zoom也对美国各大教育和医疗机构敞开了免费的大门。
不仅免费,Zoom 还取消了40分钟的时间限制,在教育领域大受欢迎。同时,还增加了一些社交app的功能,抓获了不少年轻人的心。
Zoom 一跃登上苹果商店免费app第一名,成为视频会议软件的当红炸子鸡,一骑绝尘。
Zoom 估值也一路逆市暴涨。4月28日,其市值逼近440亿美元,是一年前上市时的近3倍。
Zoom 背后的创始人兼CEO袁征,也被拉到台前,在商界C位闪耀出道。
有人可能说,也就是他幸运,做的产品刚好遇到了疫情下的需求,抓住了大机会,所以爆发了。
1994年,袁征参加工作被派到日本学习,意外听到一场比尔·盖茨的演讲,第一次听到了“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大受触动。
他坚信互联网就是未来,要去硅谷一探究竟。
有人说:能成功的人,要么特别轴,要么特别能。
能不能的还不知道,但袁征的轴,还真不是一般的轴。
那个年代去美国很不容易。袁征光是计划,就列了二三十次。第一次申请签证,被无情拒绝。他不肯放弃,反而在接下来的两年间一直申请签证,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第一次没过,第二次没过,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他说:只要美国没有永久拒绝我,我就会一直申请签证。
1997年,可能签证官都烦死他了,连续申请8次后,他终于敲开了硅谷的大门。
到了美国,他不会说英语,根本找不到工作。他不气馁,一边端盘子一边投简历。靠着写代码的一技之长,他投靠了一家中国人开的小型软件服务公司网讯,成为一名程序员。
硅谷牛人太多,他没有优势。要想生存,他必须比别人努力。
在网讯的前5年,袁征每天的工作就是埋头敲代码。每天比本土员工早两个小时到岗,周末通宵达旦地编程。如果别人工作8小时,他就工作10个小时。如果别人不睡觉,他也绝不睡觉。
没日没夜的努力,终于有所收获。
从普通程序员到工程师经理,再到高级工程师经理、总监、高级总监,袁征在网讯的职位不断提升,也带领网讯一步步走向行业高峰。
2007年,网讯被思科高价收购。袁征作为网讯干将,成为思科工程副总裁。在任四年间,他从零开发新业务,带领手下将业务收入做到8亿多美元,掌握了11项专利。
到了这个地步,已是当时华裔工程师的巅峰状态,袁征本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安逸度日。
但那就不是从小爱折腾的袁征了。
2011年,袁征拜访客户时发现,市面上的视频产品都没真正地满足客户需求,客户并不满意。
他意识到一个问题:公司只关注自己想做的,却没有好好了解客户真实需求。
他给公司提出改善意见,想重新开发让客户满意的新产品,但未被采纳。于是他离开了思科。
这一年,袁征41岁,他放弃了一份管理着800人的高薪工作,自己创立了 Zoom。等到这次爆发时,袁征已经50岁了。
02
只有把自己准备好了的人
才会在机会到来时顺势爆发
视频会议的创业公司肯定很多很多,但像Zoom这样爆发的并不多。
为什么?
因为大机会来临时,肯定都有增长,但只有那些在之前准备得更好的产品,才会有最大的爆发。
疫情之前,袁征带领团队把Zoom做到了极致,万事俱备,只待一战。
创立 Zoom 的第一天,袁征在墙上贴了张海报,上面写着图中三句话。
袁征提出一个硬性要求:
做精品,要客户都能喜欢。有些功能,要做到只要一个按钮。
他说:我每天花时间最多的就是想如何把产品做得简洁好用。坚持简单非常难,但好产品就是有价值、简单。
把客户服务好,袁征在这方面几乎做到了极致。
产品上线后,他每天都会登陆公司网站,查看用户留言。他还亲自给每个退订的用户写邮件,询问他们对服务哪里不满意。
客户没想到一个CEO居然会天天回复网站留言,回信指责 Zoom:你们骗人!明明是自动回复,还骗我是CEO亲笔信。
产品的所有迭代,也都紧跟着客户需求。坚持一切从客户出发,让 Zoom 的产品推荐率和用户忠诚度很高。袁征带着 Zoom 一往无前,万夫难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