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葆蒂兰网群
新闻动态 News
专栏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世界第二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据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帕金森病患者超过 270 万人,每年新发患者人数达 10 万人以上!今天4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那么到底什么是帕金森病?是不是手抖就是帕金森呢?今天就来聊一聊。01什么是帕金森?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当然,也有很少一部分患者在青年,甚至少年时就会发病,我们称之为青少年型帕金森病。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其主要生化改变为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减少,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平衡。02帕金森的发病机制20世纪5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了多巴胺的重要性,且发现其在基底节的耗竭是理解帕金森的病理生理学和病理生物化学的关键。也就是说,帕金森病主要是由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显著降低导致。相关研究表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缺陷、蛋白质错误折叠和聚集、胶质细胞增生等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中起重要作用。01氧化应激活性氧的过度产生会导致氧化应激,氧化应激通过自由基损伤神经元,且特别容易影响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02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 DNA 突变、与线粒体相关的核 DNA 基因突变、以及与线粒体相关的突变蛋白的存...
发布时间: 2023 - 05 - 29
浏览次数:6
肠道微生物与肿瘤的恩恩怨怨由来已久。近几年来,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最新研究更是强有力的证明,肠道微生物和细胞应激反应是早期结肠癌发生的主要原因!01肠道菌群与肠道屏障在正常情况下,结直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而肠道菌群是寄居在人体肠道内的庞大、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及古生菌等,习惯上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正常生理功能①影响肠道正常结构和形态变化;②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和正常功能;③调节宿主肠道粘膜免疫反应;④参与调控细胞周期和基因状态;⑤编码各种代谢酶,影响宿主代谢等。肠道与多样化的肠道菌群生态系统共同进化,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在宿主中形成强大的免疫系统,以促进宿主和肠道菌群互助共存。肠道为肠道菌群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而维持内环境平衡的关键是肠道上皮细胞,它们在宿主-肠道菌群交界面上形成单层物理屏障,称为肠道屏障。那么什么是肠道菌群失调呢?肠道菌群受人体内外环境的影响。肠道菌群与宿主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肠道菌群、宿主和肠道微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当外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肠道菌群也随之发生改变。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肠道微生物总体结构、种类的变化,有益菌减少和致病菌增加。肠道菌群失调常可导致人体全身/局部免疫功能受损,使得基因异常突变的癌细胞以免疫逃逸方式不能被宿主肠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和清除。肠道屏障...
发布时间: 2023 - 05 - 29
浏览次数:10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45亿。但比起高血压本身,更可怕的是它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近日,全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负担报告显示,高血压是伤血管的第一因素。那么长期高血压如何慢慢“压”坏心血管的呢?01高血压是伤血管第一因素《美国心脏学会杂志》近期发表的全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负担报告,将危险因素从高到低进行了总结。高血压是诱发心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其余危险因素依次为不健康饮食、坏胆固醇水平高、空气污染、吸烟酗酒、运动不足。血压长期过高会怎样?破坏血管内皮功能,令血管弹性下降,脂质进入动脉壁损伤内膜,形成瘢痕样增生;进而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伤及心、脑、肾、眼等靶器官,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风、痴呆、心衰、心绞痛、心梗、肾病、视网膜病变等。血压升高冲击血管,血管“变形”↓长期冲击让血管内膜受损↓受损处形成瘢痕样增生↓血小板等堆积在受损组织表面↓血栓逐渐形成↓02从南到北高血压患病率逐渐递增研究发现,高收缩压导致的心血管病负担,在不同省份差距较大,高血压更伤北方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气温低东北处于高寒地带,当气温降低时,机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全身血管较温暖炎热时明显收缩,血管阻力增大,更容易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吃得咸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而钠离子会潴留水分,使血容量增加,血压会因此升高。东北地区居民平均盐摄入量高达14~15克/天。运动少规律运动有助促进...
发布时间: 2023 - 05 - 29
浏览次数:6
每年体检季,很多人发现自己有脂肪肝,但态度却很佛系:脂肪肝不痒不痛,没有不舒服,不用当回事。其实,我们的肝脏并没有那么坚强,哪天真的受不了,脂肪肝就可能会一步步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那么年轻健壮的肝,到底是怎么一步步坏掉的?01每三个中国人就有一个脂肪肝据数据显示,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高达32.9%。也就是接近3个人中,就有1个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而且,脂肪肝越来越盯紧年轻人。分析显示,对于60岁以下的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从2007-2010年的17.8%上升到2015-2018年的28.7%。这其中,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人群是脂肪肝高危人群。而且长得瘦也不是免死金牌。西方国家人群患病率17%~46%,瘦人占7%,亚太地区BMI正常瘦人患病率为25%以上。我国瘦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亦达到10%以上。02年轻健壮的肝是怎么一步步坏掉的?作为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三大代谢的枢纽器官,肝脏维持着体内代谢的平衡,每时每刻都进行着多种多样的、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因为肝脏的代偿作用十分强大,少数肝细胞受损不会表现出任何不适,当我们觉察出肝区异常时,往往已经有大于半数以上的肝细胞受损,肝脏疾病不容忽视。脂肪肝全称为脂肪性肝病,在医学上根据组织学特征分为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根据有无长期过量饮酒,又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多...
发布时间: 2023 - 05 - 29
浏览次数:18
地址:中国·深圳·宝安中心区·宝源路F518时尚创意园15栋3层
热线电话: 400-808-1953
传真:+86 0755-2788 8009
邮编:330520
葆蒂兰(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