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总相信:「这个世界上如同总有一个爱我的人一般,也总有一份值得我为之奋斗终身的职业。同时我也相信,不管走了多少弯路,只要我是认真地去走,用心地去积淀,就一定会有收获,就一定不会白走。

积极向上的乐观的生活,无非也就是拥有一副好身体、一个好家庭、一份好事业、一圈好朋友和一世好心情。

总是认为青春短暂,时光荏苒无还,拼搏的时间有限,时刻给自己压力和动力,让心和身体总有一样奔波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
一封写给2048年的信
三十年以后
现在是公元2048年,我已经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虽然和年轻的时候没法儿比,但是身体还尚健康,每天清晨走上二、三公里路,活动活动经骨,同时也呼吸下新鲜空气,欣赏一下路边叶片上含着露水的花丛树木,听听小鸟的欢鸣,还有溪水的流淌声,这些都是早餐前的必修“课程”。
我每天必修课程时,经常会考虑一些问题,例如人生一辈子有长有短、有辉煌有暗淡、有激情有平淡,可人来世一生,到底为了什么呢?
我记得几十年前曾经看过一篇比利时给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所提到的一些数据,挺有意思的。79%的老人认为自己最后悔的是没有在年轻时努力体现出个人价值;第二多的老人认为自己没有选择好自己的事业;第三多的老人认为没有陪伴教育好自己的后代;反而认为自己获得的金钱太少的老人比例是最少的。
其实这是一个庸人自扰的问题,我是这样想的。人生本来就有很多就无法选择,比如:出生年代、性别、父母、家庭等等,如果出生在动乱的年代,往往连生存的条件都无法完全保障,哪还会像如今有些人为了点退休工资抱怨这抱怨那的?但人生没有如果,也无法从头选择,人生没有后悔药,你能反思但不能反悔,你能在下个路口选择但无法返回前面的路口,只有面对现实和选择前进的道路。
因此白天我除了陪陪老伴走走闲聊一下,就是坐在南太湖诺亚梵洲酒店的观景吧里回想着过去的点点滴滴,坐在房间的办公桌上记录着自己的回忆录。
不,我不是一个喜欢写笔记的人,因为这个好习惯我并没有在儿时养成,一生的忙碌和惰性让我在无数次尝试中放弃了。但我内心中喜欢写作,只要有一段比较长的休假时间里,我就可能会去为了某些灵感而胡乱写点自认为还不错的东西(虽然别人经常嗤之以鼻),何况现在我已经退休了,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去安排,写点小说或回忆录是我目前文化领域的选择。
我的一生其实很难去有个定义,平淡吧也有些跌宕起伏,坎坷吧但一生波澜不惊,富有吧可最多就是一个中产阶级,有文化吧其实到现在也无法发现自己明显的特点。
但我的职业还是值得一说的,因为我在葆蒂兰国际集团任职。这是一家怎么样的公司呢,只有去了解他你才能真正的了解。
从外表来看,这是一家拥有51年历程的跨国集团企业。它拥有许多板块的业务,而最出名的几个板块在业界都有各自的标签:“中国最大跨国医疗服务平台”、“私密帝国”、“新生活引路人”等。这些标签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被业界认同,尤其经历过21世纪初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的革新,经济危机的动荡,健康医疗行业的严格定义等各种时期的行业和资本市场的激烈竞争、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动荡中,葆蒂兰集团始终以创新、诚信、梦想、坚持的企业文化引领下,坚持航行而屹立不倒。
然而只有陪伴公司一起成长和前行的人们,才能真正了解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坚毅不拔、历经风雨、不断变革、收获成功... ...
回想起2018年7月22日(星期天),那天正好台风光顾上海,我们都顶着狂风大雨来到公司,参加公司的季度会议。2018年是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国际环境不稳定,国内经济已初现疲态,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我们迎来了企业文化的提升。
在这次会议中陈总明确了企业文化,树立了喜马拉雅山精神,总结了公司未来几年中的战略规划,组建了葆蒂兰的企业文化空间站。而正是那次的季度会议中所提到的各项战略部署,对葆蒂兰集团之后数年的发展带来深远的意义,让集团在许多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一步一个脚印,打好了集团多板块发展的坚实基石。
我每天还是一如既往的享受退休后的轻松、休闲的生活,还是将一段段时而能记起的人生尤其是葆蒂兰经历记录下来,不断充实着我自己的人生回忆录,这本回忆录只属于我自己。
或许我也会大方一下,和人一起分享,但那会是谁呢?
嗯,陈总过两天就会来诺亚梵洲酒店,我知道他还是那么忙碌、还是那么“年轻”也许让他和我们这些老人在一起,才能让他感受到岁月的改变吧........
